热门关键词: 全解 
首页 >  初中进阶 >  初中通用 >  基础知识手册 >  基础知识手册 初中物理 2024-2025学年

基础知识手册 初中物理 2024-2025学年

  • 售  价: ¥ 35.04
  • 定  价:¥ 43.80
  • 商品编号: G00758369
  • 积  分:35
  • 顾客评价:
  • 库  存:

  • 服  务: 本商品由 提供,并负责配送及开具发票
ISBN编号: 9787552269611
页数: 0
版次印次: 第一版
装帧: 01
商品参数
  • ISBN编号:9787552269611
  • 页数:0
  • 版次印次:第一版
  • 装帧:01


初中物理基础知识手册

 

 

   编:薛金星

本册主编:吕学良 李鹏云

社:现代教育出版社

   数:450千字

   次:20212月第1

   次:20212月第1次印刷

张:16.5

码:264

正文开本:16

   张:胶版纸

   号:978-7-5106-8058-8

   装:平装

   价:41.8

 

编辑推荐

《初中物理基础知识手册》自出版之日起,便逐渐成为初中教师和学生信赖的品牌工具书。借新课标、新教材、新中考之东风,我们再次邀请中学物理界百余位教师深入研讨了本书的体例和写作要求,并对本书的内容进行了精益求精、字斟句酌的审读和修订,使本书更加符合广大学生备查和备考的需求。

 

 

内容简介

第一编  基础知识

1. 知识能力解读

以新思维、新理念梳理基础知识,表格、流程图、结构图等多种快速记忆的方式灵活运用,使知识讲解系统化、条理化、干货化、清单化,便查易看,易学易记易背,同时又以深入浅出的讲解来排除思维障碍,做到热点加温、重点强攻、难点详析、疑点巧析,使您通过对基础知识的内化学习,形成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

精讲细讲基本知识、基本原理及规律近150条;                    

“注意”“点拨”知识要点近50条;

“说明”“拓展”知识盲点近40条;                                          

“口诀”“漫画”等助记知识点约15条。

2. 跨越思维误区

集中突破学习中的思维误区,分析思维障碍产生的原因,追根究底,辨析透彻,再以典型例题诠释易错易混点,使您扫除思维误区。

80条问题设计简洁明了,相应例题近80道,针对思维误区和思维障碍重点突破,解决雾里看花的困窘。

3. 中考真题链接

根据《物理课程标准》和中考命题方向,归纳总结近几年中考命题点,以经典中考试题为范例,扫描中考考点和热点,总结命题规律和特点,展望命题的新动向。

精选近几年中考题近300道,题目具有新颖性和前瞻性,解决考什么、怎么考的问题;点拨重点问题近90条。

 

第二编  实验探究

根据《物理课程标准》对科学探究能力的基本要求,系统总结了常用实验仪器的使用方法、基本物理量的测量步骤、基本实验的探究过程以及实验用到的实验方法,使您经历实验探究过程,领悟科学探究方法,提升科学探究能力。

基本仪器12种,演示实验16个,分组实验20个,实验方法6种。

 

目录

第一编 基础知识

第一模块 声学

第一章 声现象

第一讲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一)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3

(二)回声/ 4

(三)人耳怎样听到声音/ 4

利用回声测距时声传播的时间易出错/ 4

(一)声音的产生/ 4

(二)声音的传播/ 5

(三)与声速有关的分析与计算/ 5

第二讲 声音的特性

(一)音调/ 5

(二)响度/ 6

(三)音色/ 6

(四)音调、响度和音色的对比/ 6

音调和响度易混淆/ 7

(一)声音的三特性的理解/ 7

(二)声音的三特性的区分/ 8

(三)利用波形分析声音的特性/ 8

(四)音调与频率的关系/ 8

(五)响度与振幅的关系/ 8

(六)探究影响音调高低的因素/ 9

第三讲 声的利用及噪声的危害和控制

(一)声的利用/ 9

(二)噪声的危害及控制/ 10

(一)对声音传递能量和信息分辨不清/ 10

(二)对乐音和噪声分辨不清/ 10

(一)对声音传递能量和信息的考查/ 11

(二)减弱噪声的方法/ 11

(三)对声音的综合考查/ 11

第二模块 光学

第二章 光现象

第一讲 光的直线传播、反射和平面镜成像

(一)光的直线传播/ 13

(二)光的反射/ 14

(三)平面镜成像/ 15

(一)误认为光只要在同种介质中传播,就一定是沿直线的/ 15

(二)误认为小孔成的像的形状与孔的形状相似/ 16

(三)误认为平面镜成像的大小会随着物体到平面镜距离的改变而改变/ 16

(一)光的直线传播/ 16

(二)光的反射/ 16

(三)镜面反射和漫反射的辨析/ 16

(四)平面镜的成像特点/ 17

(五)利用平面镜成像特点解决实际问题/ 17

(六)利用光的反射定律作图/ 17

(七)利用平面镜成像特点作图/ 18

(八)探究光的反射定律/ 18

(九)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19

第二讲 光的折射和光的色散

(一)光的折射/ 20

(二)光的色散/ 21

(三)色光的混合/ 21

(四)看不见的光/ 21

(一)误认为只要是光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就会发生偏折/ 22

(二)没有正确把握折射规律中“两角”的关系,造成根据折射光路图判断光线时错误/ 22

(三)生活中的折射现象光路图易错/ 22

(一)光现象的辨析/ 22

(二)光的色散/ 23

(三)物体的颜色/ 23

(四)光的反射和折射的综合考查/ 23

(五)光学作图/ 23

(六)光的折射规律的探究/ 24

第三章 透镜及其应用

第一讲 透镜 凸透镜成像规律

(一)透镜及透镜对光的作用/ 25

(二)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26

(一)判断凸透镜和凹透镜时,对会聚作用和发散作用区分不清/ 27

(二)将两种放大的像混淆/ 27

(一)透镜对光的作用/ 28

(二)凸透镜焦距的测量/ 28

(三)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29

(四)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应用/ 30

(五)凸透镜成像规律的探究/ 30

第二讲 生活中的透镜

(一)生活中的透镜/ 31

(二)眼睛及视力矫正/ 31

(三)显微镜和望远镜比较/ 32

(一)实像和虚像的辨析/ 33

(二)对近视眼和远视眼的判断及矫正易混淆/ 33

(三)望远镜和显微镜的成像特点/ 33

(一)照相机及其使用/ 33

(二)投影仪及其使用/ 34

(三)放大镜的使用/ 34

(四)眼睛的成像原理/ 34

(五)近视眼和远视眼的矫正与防治/ 35

(六)望远镜的考查/ 35

(七)生活中的透镜及应用/ 35

第三模块 力学

第四章 机械运动

第一讲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一)长度单位/ 38

(二)正确使用刻度尺/ 38

(三)长度测量的特殊方法/ 39

(四)时间及其测量/ 39

(五)误差/ 40

(一)刻度尺读数时忘记估读/ 40

(二)用刻度尺多次测量求平均值时,没有剔除错误数据/ 40

(一)长度的估测/ 41

(二)刻度尺的使用/ 41

(三)刻度尺的读数/ 41

(四)测量长度的特殊方法/ 41

(五)停表的读数/ 42

第二讲 机械运动

(一)机械运动/ 42

(二)参照物/ 42

(三)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42

(四)速度/ 43

(五)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 43

(六)平均速度/ 44

(七)测量平均速度/ 44

(一)参照物的选取/ 44

(二)平均速度的计算/ 45

(一)参照物的判断方法/ 45

(二)物体运动情况的判断/ 45

(三)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46

(四)物体运动快慢的比较/ 46

(五)运动图像的分析/ 46

(六)速度及时间的计算/ 47

(七)平均速度的测量/ 47

第五章 质量与密度

(一)质量/ 48

(二)质量的测量/ 48

(三)密度/ 49

(四)密度的测量及应用/ 49

(一)对公式ρ=的理解,误认为ρ与m成正比,与V成反比/ 51

(二)测量物质质量和密度的实验步骤不合理,易造成较大实验误差/ 51

(三)误认为各种物态下物质的热胀冷缩的情况相同/ 52

(一)质量的估测/ 52

(二)对质量的理解/ 52

(三)质量的测量/ 52

(四)对密度的理解/ 53

(五)密度的有关计算/ 53

(六)有关密度的图像问题/ 53

(七)液体密度的测量/ 54

(八)固体密度的测量/ 55

(九)等效替代法测量物体的密度/ 56

(十)密度知识的应用/ 56

第六章 力

(一)力/ 57

(二)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57

(三)力的作用效果/ 58

(四)力的三要素和力的示意图/ 58

(五)弹力/ 58

(六)弹簧测力计/ 59

(七)重力/ 59

(一)弹簧测力计两端各受一个力时,误认为弹簧测力计示数为两力之和或两力之差/ 60

(二)不能充分体会“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60

(三)误认为同一物体在地球和月球上的重力的大小相同/ 60

(一)对力的理解/ 61

(二)力的作用效果/ 61

(三)力的作用相互性的理解/ 61

(四)力的示意图/ 61

(五)对弹力的认识/ 62

(六)弹簧测力计的使用/ 62

(七)重力大小的估测/ 62

(八)重力方向的应用/ 62

(九)重力与质量的关系/ 62

(十)弹簧的伸长量与拉力的关系探究/ 63

第七章 运动和力

(一)牛顿第一定律/ 64

(二)惯性/ 64

(三)力的合成/ 65

(四)二力平衡/ 65

(五)相互作用力与平衡力的区别/ 65

(六)力与运动的关系/ 65

(七)摩擦力/ 66

(一)对力和运动的关系理解不正确,误认为物体的运动需要力来维持/ 66

(二)对摩擦力方向的理解和判断易出错/ 66

(三)关于平衡力的判断容易出错,不能正确认识二力平衡的条件及其与相互作用力的区别,导致平衡力与相互作用力混淆/ 67

(一)牛顿第一定律/ 67

(二)对惯性的理解/ 68

(三)惯性的利用和防止/ 68

(四)惯性现象及其解释/ 68

(五)应用惯性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68

(六)平衡状态的判断/ 69

(七)二力平衡条件的应用/ 69

(八)平衡力与相互作用力的判断/ 69

(九)对摩擦力的理解/ 69

(十)摩擦力的大小和方向的判断/ 70

(十一)增大和减小摩擦的方法/ 70

(十二)物体受力分析/ 70

(十三)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71

(十四)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71

(十五)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 72

第八章 压强

第一讲 压力和压强、液体的压强

(一)压力/ 73

(二)压强/ 74

(三)液体的压强/ 74

(四)连通器/ 75

(一)对压强公式中的受力面积S”理解不透/ 75

(二)液体深度h 的判定/ 76

(一)压力的示意图/ 76

(二)压力和压强/ 76

(三)压强大小的计算/ 76

(四)增大或减小压强的方法/ 76

(五)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 77

(六)液体压强的特点/ 77

(七)液体压强计算公式的应用/ 77

(八)液体压强的计算/ 78

(九)液体压力与压强的定性分析/ 78

(十)连通器/ 78

(十一)液体内部压强的探究/ 78

(十二)固体压强和液体压强的综合计算/ 79

第二讲 大气压强、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一)大气压强/ 80

(二)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80

(一)对托里拆利实验原理的认识/ 81

(二)对被研究物体两侧流体的流速大小认识不清,易判断错误/ 81

(一)大气压的存在/ 81

(二)大气压的测量(托里拆利实验)/ 82

(三)大气压的变化/ 82

(四)大气压的应用/ 82

(五)大气压现象的解释/ 83

(六)液体沸点与气压的关系/ 83

(七)大气压的相关计算/ 83

(八)利用p=测量大气压/ 84

(九)探究液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84

(十)利用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解释有关问题/ 85

(十一)对飞机的升力的理解/ 85

第九章 浮力

(一)浮力/ 86

(二)阿基米德原理/ 87

(三)实心物体的浮沉条件/ 87

(四)浮力的应用/ 87

(五)浮力的计算/ 87

(一)误认为浸没在液体中的物体一定受到浮力作用/ 88

(二)不能正确理解深度对压强和浮力的影响,误认为浮力的大小与浸入液体的深度有关/ 88

(一)称重法测浮力/ 88

(二)探究浮力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 88

(三)阿基米德原理的应用/ 89

(四)利用浮力知识求物质的密度/ 90

(五)浮力的图像问题/ 90

(六)判断物体的浮沉/ 91

(七)物体浮沉条件的应用/ 91

(八)浮力的利用/ 91

(九)浮力的计算/ 91

(十)浮力中的连接体问题/ 92

(十一)压强和浮力的综合分析/ 92

(十二)压强、浮力、密度的综合计算/ 93

(十三)利用浮力知识测物质的密度/ 93

第十章 功和机械能

第一讲 功和功率

(一)功/ 94

(二)功率的概念及公式/ 95

(一)对功的概念的理解不透/ 96

(二)对功率是反映物体做功快慢的物理量理解不透/ 96

(一)力是否做功的判断/ 96

(二)做功大小的估测/ 96

(三)功的计算/ 97

(四)功和功率公式的应用/ 97

(五)功和功率的计算/ 97

(六)功率的测量/ 97

第二讲 机械能及其转化

(一)动能/ 98

(二)势能/ 98

(三)机械能的转化及其守恒/ 98

(一)物体匀速运动时机械能的变化/ 98

(二)不能正确判断机械能是否守恒/ 99

(一)动能和势能变化的判断/ 99

(二)机械能的转化/ 100

(三)机械能守恒/ 100

(四)探究动能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100

(五)探究重力势能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101

(六)探究弹性势能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102

(七)能的综合分析/ 102

第十一章 简单机械

第一讲 简单机械

(一)杠杆/ 103

(二)滑轮和滑轮组/ 104

(三)轮轴和斜面/ 105

(一)不能正确地确定力臂和杠杆的最小动力/ 105

(二)误认为使用动滑轮总会省一半的力/ 106

(一)杠杆及其五要素/ 106

(二)杠杆的平衡条件/ 106

(三)杠杆的分类/ 106

(四)杠杆中的动态平衡分析/ 107

(五)杠杆中最小力的问题/ 107

(六)力臂的作图/ 108

(七)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108

(八)定滑轮及其工作特点/ 109

(九)动滑轮的省力情况/ 109

(十)有关滑轮组的计算/ 109

(十一)滑轮组的组装/ 109

(十二)有关杠杆的计算/ 109

第二讲 机械效率

(一)有用功、额外功和总功/ 110

(二)机械效率/ 111

(三)常见的三种简单机械的机械效率的求法/ 111

(一)理解机械效率的概念易出错/ 112

(二)在解题时容易忽略机械效率的变化/ 112

(一)有用功、额外功和总功的理解/ 112

(二)机械效率和功率的计算/ 113

(三)水平拉物体时机械效率的计算/ 113

(四)斜面的机械效率/ 113

(五)机械效率大小的比较/ 113

(六)机械效率的变化/ 114

(七)滑轮组机械效率的测量/ 114

(八)斜面的机械效率的探究/ 115

(九)关于斜面机械效率的计算/ 115

(十)机械效率的综合计算/ 116

第四模块 热学

第十二章 物态变化

第一讲 温度 熔化和凝固

(一)温度/ 119

(二)温度计/ 119

(三)物态变化/ 120

(四)熔化/ 120

(五)凝固/ 120

(六)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 120

(一)误认为0 ℃的冰比0 ℃的水温度要低/ 121

(二)读取温度计的示数时,零下的温度易误读成零上的温度/ 121

(三)对晶体熔化必须同时满足两个条件的理解易出错/ 121

(一)温度计的原理/ 122

(二)体温计的使用/ 122

(三)刻度不准的温度计测量温度/ 122

(四)日常生活中的熔化和凝固现象/ 122

(五)晶体和非晶体图像的分辨/ 123

(六)晶体熔化、凝固图像分析/ 123

(七)固体熔化实验探究/ 123

第二讲 汽化和液化、升华和凝华

(一)汽化/ 124

(二)沸腾/ 124

(三)蒸发/ 124

(四)液化/ 125

(五)升华/ 125

(六)凝华/ 125

(七)六种物态变化总结/ 125

(八)自然界水循环过程中的物态变化/ 126

(一)对“白气”的判断/ 126

(二)误认为电风扇吹的是凉风/ 126

(一)液体沸腾的条件/ 127

(二)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 127

(三)水珠或冰晶的形成/ 127

(四)物态变化的判断/ 127

(五)物态变化中吸、放热的判断/ 128

(六)探究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的实验/ 128

(七)探究水沸腾时的特点/ 129

第十三章 内能

第一讲 分子热运动 内能

(一)分子热运动/ 130

(二)内能/ 131

(一)混淆机械运动与分子的热运动/ 132

(二)对内能理解不到位而形成错误认识/ 133

(一)分子间的作用力/ 133

(二)分子动理论/ 133

(三)扩散现象/ 133

(四)改变内能的方式/ 134

(五)做功改变物体内能的实验分析/ 134

(六)内能与机械能的转化/ 134

(七)温度、热量、内能的关系/ 135

第二讲 比热容

(一)比热容/ 135

(二)利用水的比热容大解释现象/ 135

(三)热量的计算/ 136

(一)不能正确理解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特性/ 136

(二)不能正确分析吸收热量的多少/ 136

(一)比例法解比热容问题/ 137

(二)有关比热容的图表分析题/ 137

(三)水的比热容大的应用/ 138

(四)比热容的有关计算/ 138

(五)热传递方向的判断/ 138

(六)热平衡方程/ 139

(七)物质吸热能力的探究/ 139

第十四章 内能的利用

(一)热机/ 140

(二)汽油机和柴油机/ 140

(三)燃料的热值/ 141

(四)热机的效率/ 141

(五)能量的转化与守恒/ 142

(一)对热值概念的理解不透/ 142

(二)不能正确理解能量守恒定律及能量的转移与转化/ 142

(三)热机效率与功率概念混淆/ 143

(一)汽油机冲程的判断/ 143

(二)汽油机的能量转化/ 143

(三)内燃机转速与做功次数的问题/ 144

(四)热值及热量的计算/ 144

(五)热机效率的计算/ 144

(六)炉子(或热水器)效率的有关计算/ 145

(七)比较不同燃料的热值实验分析/ 145

第十五章 能源与可持续发展

(一)能源/ 146

(二)核能/ 147

(三)太阳能/ 147

(四)能源与可持续发展/ 148

(五)材料的物理性质/ 148

(一)对能源的分类容易混淆/ 148

(二)核裂变和核聚变不能区分其应用/ 149

(一)对能源的认识/ 149

(二)太阳能的利用/ 149

(三)节约能源与低碳生活/ 149

(四)物质物理性质的理解/ 150

(五)太阳能利用的有关计算/ 150

 第五模块 电磁学

第十六章 电流和电路

第一讲 电荷、电流和电路

(一)电荷/ 152

(二)导体、绝缘体/ 154

(三)电路/ 154

(四)电流/ 154

(五)电路的三种状态/ 155

(六)电路元件符号和电路图/ 155

(一)不理解摩擦起电的原因/ 156

(二)物体相互吸引时,对带电性质的判断易出错/ 156

(一)原子结构/ 156

(二)摩擦起电现象/ 157

(三)导体和绝缘体/ 157

(四)电子移动方向与电流方向的判断/ 157

(五)电路的组成/ 157

(六)电路的三种状态/ 157

第二讲 串联和并联

(一)串、并联电路/ 158

(二)串、并联电路的识别/ 158

对电路中各元件的连接方式辨别不清/ 158

(一)电路的设计/ 159

(二)生活中的串、并联电路的判断/ 159

(三)根据实物图画电路图/ 159

(四)实物图的连接/ 160

第三讲 电流的测量及串、并联电路的电流规律

(一)电流/ 160

(二)电流表/ 160

(三)串、并联电路中电流的规律/ 161

误认为通过两个用电器的电流相等,这两个用电器就一定是串联/ 161

(一)电流表的读数/ 162

(二)根据实物图画电路图/ 162

(三)电流表的实物连接/ 162

(四)串、并联电路电流规律的应用/ 162

(五)探究串、并联电路的电流规律/ 163

第十七章 电压 电阻

第一讲 电压及串、并联电路电压的特点

(一)电压/ 164

(二)电压表/ 164

(三)串、并联电路中电压的规律/ 165

(一)串、并联电路的判断/ 166

(二)判断电压表测哪部分电路两端的电压易出错/ 166

(一)常见的电压值/ 166

(二)有关电压表的电路图/ 166

(三)电压表的读数/ 167

(四)补充电流表和电压表/ 167

(五)串、并联电压规律的应用/ 167

(六)电路故障的判断/ 168

(七)探究串、并联电路电压规律/ 168

第二讲 电阻 变阻器

(一)电阻/ 168

(二)半导体和超导体/ 169

(三)滑动变阻器 / 169

(四)电阻箱/ 170

(一)对“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理解不透而出错/ 170

(二)滑动变阻器在电路中的连接及连入电路中电阻值变化的判断/ 170

(一)电阻大小的比较/ 171

(二)电阻箱的读数/ 171

(三)滑动变阻器的连接/ 171

(四)电位器的连接/ 171

(五)探究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 172

第十八章 欧姆定律

第一讲 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 欧姆定律

(一)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 173

(二)欧姆定律/ 174

(一)电流跟电压、电阻的关系/ 174

(二)理解欧姆定律时,对其导出式R=的理解出错/175

(一)含滑动变阻器的串联动态电路/ 175

(二)含滑动变阻器的并联动态电路/ 176

(三)开关型的动态电路分析/ 176

(四)电流与电压的关系图像分析/ 176

(五)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 177

(六)运用欧姆定律公式进行计算/ 178

第二讲

伏安法测电阻欧姆定律的实际应用

(一)伏安法测电阻/ 178

(二)单表测量电阻的方法/ 179

(三)串、并联电路电阻的关系/ 180

判断电路故障出错/ 181

(一)电阻测量的电路图选择/ 182

(二)伏安法测电阻的注意事项/ 182

(三)实验器材的选择/ 183

(四)安阻法测电阻/ 183

(五)伏安法测电阻/ 184

(六)等效替代法测电阻/ 185

(七)欧姆定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186

(八)欧姆定律的有关计算/ 187

第十九章 电功和电功率

第一讲 电功和电热

(一)电能和电功/ 188

(二)电热/ 189

电热公式的应用易出错/ 190

(一)电能表的读数及使用/ 190

(二)电功的计算/ 191

(三)电流的热效应/ 191

(四)探究影响电热大小的因素/ 191

(五)电热的计算/ 192

第二讲 电功率

(一)电功率/ 192

(二)额定功率和实际功率/ 192

(三)串、并联电路的总功率/ 193

(四)伏安法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 193

(五)利用电能表和停表测家用电器的电功率/ 194

(一)决定灯泡亮暗的因素/ 194

(二)实际功率和额定功率区分不清/ 194

(一)用电器的电功率的判断/ 195

(二)利用图像解决电功率问题/ 195

(三)有关电功率的动态电路分析/ 195

(四)求用电器实际功率的方法/ 196

(五)电功率的测量/ 197

(六)多挡位电热器的计算/ 197

(七)电学的综合计算/ 198

第三讲 生活用电

(一)家庭电路的组成/ 199

(二)家庭电路中电流过大的原因/ 200

(三)家庭电路的安装/ 200

(四)安全用电/ 201

家庭电路各部分安装方法易出错/ 201

(一)试电笔的使用方法/ 202

(二)家庭电路中电流过大的原因/ 202

(三)安全用电的原则/ 202

(四)用试电笔检查电路故障/ 203

(五)用检验灯泡检查电路故障/ 203

(六)家庭电路的作图/ 203

第二十章 电与磁

第一讲 磁现象和磁场

(一)磁现象/ 204

(二)磁场和磁感线/ 205

(一)判断物体有无磁性时易出错/ 205

(二)对磁感线概念的认识/ 206

(一)对磁体及磁体性质的认识/ 206

(二)对磁场及磁感线的认识/ 206

(三)对地磁场的认识/ 207

(四)磁感线的作图/ 207

(五)对磁极间相互作用的探究/ 207

第二讲 电与磁

(一)电流的磁场/ 208

(二)电磁铁及电磁继电器/ 208

(三)探究磁场对电流的作用、电磁感应/ 209

(四)电动机和发电机/ 209

(五)动圈式话筒/ 210

(一)对通电螺线管内部的磁场分辨不清/ 210

(二)对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理解不透彻,误认为只要导体在磁场中运动就会产生感应电流,或只有导体运动才会切割磁感线/ 210

(三)将电磁感应和磁场对电流的作用的实验装置图混淆,或将发电机和电动机的模型图混淆/ 211

(一)奥斯特实验/ 211

(二)通电直导线磁场的判断/ 212

(三)安培定则的应用/ 212

(四)分析电磁铁磁性强弱的变化/ 212

(五)电磁继电器的工作原理/ 213

(六)电磁铁与力学结合的题型分析/ 213

(七)电磁作图/ 213

(八)磁场对电流的作用/ 214

(九)电动机的工作过程/ 214

(十)电磁感应现象的探究/ 214

(十一)电磁现象辨析/ 215

(十二)电磁学的综合考查/ 215

第二十一章 信息的传递

(一)电话/ 216

(二)电磁波/ 217

(三)无线电广播、电视信号的发射和接收/ 217

(四)四种通信方式简介/ 218

(一)对电磁波的理解易出错/ 218

(二)调谐和音量旋钮的功能混淆/ 218

(三)不能正确理解光纤通信的原理/ 218

(一)模拟信号和数字信号/ 219

(二)电磁波的波速、波长、频率的关系/ 219

(三)电磁波的传播/ 219

(四)电磁波的综合考查/ 219

(五)电磁波的危害/ 220

(六)电视信号的发射和接收/ 220

(七)信息的传递的综合考查/ 220

专题一 基本仪器

(一)刻度尺/ 222

(二)停表(或秒表)/ 222

(三)托盘天平/ 223

(四)量筒/ 223

(五)弹簧测力计/ 224

(六)压强计/ 224

(七)温度计/ 224

(八)验电器/ 225

(九)电流表/ 225

(十)电压表/ 225

(十一)变阻器/ 225

(十二)电能表/ 226

专题二 基本实验

声学

(一)声音的产生/ 227

(二)声音的传播/ 227

(三)决定音调高低的因素/ 227

(四)影响响度的因素/ 228

光学

光的折射规律/ 228

(一)探究光的反射规律/ 229

(二)探究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的关系/ 229

(三)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 230

力学

(一)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231

(二)同一直线上二力的合成/ 232

(三)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 232

(四)探究液体内部的压强规律/ 233

(五)探究浮力的大小跟排开液体所受重力的关系/ 234

(六)动能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235

(七)重力势能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235

(八)机械效率总是一定的吗/ 236

(一)用刻度尺测量长度、用停表测量时间/ 236

(二)测平均速度/ 237

(三)用天平称固体和液体的质量/ 237

(四)测量固体和液体的密度/ 238

(五)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239

(六)探究浮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239

(七)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240

热学

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 241

(一)用温度计测量水的温度/ 241

(二)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 242

电磁学

(一)电阻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243

(二)探究影响电磁铁磁性强弱的因素/ 243

(一)连接简单的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 244

(二)用电流表测串、并联电路中的电流/ 244

(三)用电压表测串、并联电路中的电压/ 245

(四)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 246

(五)伏安法测电阻/ 247

(六)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 248

(七)探究通电螺线管外部的磁场分布/ 248

(八)探究什么情况下磁能生电/ 249

专题三

实验方法

(一)控制变量法/ 250

(二)转换法/ 252

(三)等效替代法/ 254

(四)实验推理法/ 255

(五)理想模型法/ 256

(六)类比法/ 256


最近浏览过的

清空
010-61767818
服务时间:9:00 - 2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