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知识手册初中语文
【基本信息】
主 编:薛金星
本册主编:越国旗
出 版 社:现代教育出版社
字 数:550千字
版 次:2021年2月第1版
印 次:2021年2月第1次印刷
印 张:20
总 页 数:320页
开 本:小16开
纸 张:胶版纸
书 号:978-7-5106-8062-5
包 装:平装
定 价:46.8
“疏枝立寒窗,笑在百花前。”“基础知识手册”丛书是在1993年薛金星先生主编的《高中语文基础知识手册》带领下,逐渐发展壮大起来的,目前已发展成为涵盖小学、初中、高中三个学段的26个单品的系列丛书。该丛书的服务宗旨是:广泛全程、科学系统地满足学生从小学到初高中阶段的不同需求。它追求的目标是:“一册在手,学考无忧;一旦拥有,爱不释手。”
“剑锋在磨砺,梅香从苦寒。”“基础知识手册”丛书的成功,正是基于这种服务宗旨和崇高追求。该丛书自面世以来备受广大一线师生的厚爱,其根本原因在于薛金星先生从全国范围内聘请了一大批治学严谨、精益求精的教师,根据学生的不同需求和学科的不同特点,结合中、高考及同步教学要求,字斟句酌、精雕细刻、精心著述、反复修订,从而确保图书的高质量。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基础知识手册”丛书以其独特的教辅新形态和精雕细刻的内在质量广受读者的好评和赞誉。今后,我们将与时俱进,不断修订,以确保该丛书的知识更新和助学备考的重要性!
【内容简介】
《初中语文基础知识手册》自出版之日起,便逐渐成为初中教师和学生信赖的品牌工具书。借新课标、新教材、新中考之东风,我们再次邀请中学语文界百余位教师深入研讨了本书的体例和写作要求,并对本书的内容进行了精益求精、字斟句酌的审读和修订,使本书更加符合广大学生备查和备考的需求。
本书分为三编,每编包括若干部分,具体内容如下:
第 一 编:语文知识及语言运用。
包括“语音”“汉字”“词语”“句子”“标点符号”“修辞”“文体及文学常识”“文化常识”“名著导读”“名句名段”“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12部分。这一编注重夯实语文基础知识,提高语言运用能力,提高文学素养。本次修订,更换了部编版新教材内容,包括对新教材推荐、拓展阅读的36本名著进行系统梳理;补充了中考考查内容,旨在让学生感受中考实情,切实提高中考应试能力。
第 二 编:阅读理解。
包括“古诗词曲的鉴赏”“文言文阅读”“记叙文阅读”“说明文阅读”“议论文阅读”“文学作品的鉴赏”6部分。这一编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针对中考各个考点,讲解知识,归纳方法,旨在提高学生的理解、鉴赏能力。
第 三 编:写作。
包括“基础指导”“写作指导”2部分。这一编注重讲解写作基础知识,注重写作过程中的搜集素材、构思立意、列纲起草、修改加工等环节,注重提高学生独立写作的能力。依据中考作文命题形式,结合中考作文真题,分类指导写作技巧,旨在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另外,本书还有“页脚”内容,页脚由“歇后语”“趣联妙对”“文化之zui”“并称集萃”“十大悲剧”“十大喜剧”“十大文豪”“三部曲”“诗词集萃”“法律刑罚”“商贾贸易”“度量衡器”“军事兵器”“宫室车马”“医药科技”“古代名曲”“思想家”等知识组成,旨在开阔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积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目录】
第一编 语言知识及语言运用
第一部分 语 音
知识能力解读
一、《汉语拼音方案》/ 2
(一)字母表/ 2
(二)声母表/ 2
(三)韵母表/ 2
(四)声调符号/ 3
(五)隔音符号/ 3
(六)汉语拼音规则/ 3
(七)对《汉语拼音方案》的注释/ 3
二、拼音的大写、连写和分写/ 3
(一)大写/ 3
(二)连写和分写/ 4
三、语音的重音、停顿和语速/ 5
(一)重音/ 5
(二)停顿/ 5
(三)语速/ 5
四、语音的音变/ 6
(一)轻声/ 6
(二)儿化/ 6
(三)变调/ 6
(四)语气词“啊”的音变/ 7
五、汉字误读原因/ 7
六、解答语音题的方法/ 8
(一)据义定音法/ 8
(二)词性定音法/ 8
(三)语境定音法/ 8
(四)语体定音法/ 8
(五)记少推多法/ 8
必考知识梳理
一、初中生容易读错的词语/ 9
二、初中生容易读错的成语/ 16
三、初中生必须掌握的多音字/ 18
四、巧记多音多义字/ 24
第二部分 汉 字
知识能力解读
一、汉字的产生及特点/ 28
(一)汉字的产生/ 28
(二)汉字的特点/ 28
二、汉字形体的演变过程/ 28
(一)汉字形体的演变/ 28
(二)现行汉字的形体/ 28
三、名家书法临摹与欣赏/ 29
(一)书法临摹/ 29
(二)书法欣赏/ 29
(三)常见汉字的字体特点/ 29
(四)六位著名书法家/ 29
(五)作品欣赏考例/ 30
四、汉字的构造/ 30
(一)汉字的构造单位/ 30
(二)汉字的构造方式/ 31
五、汉字的其他相关知识/ 32
(一)独体字与合体字/ 32
(二)同音字、形近字与多音多义字/ 32
六、怎样避免写错别字/ 32
(一)造成错别字的原因/ 32
(二)如何纠正错别字/ 33
七、查字典的方法/ 33
(一)检字法/ 33
(二)字典中几种符号的含义/ 34
必考知识梳理
一、易混字辨析/ 34
二、初中生易写错的词语/ 39
三、初中生易写错的成语(或四字短语)/ 41
四、常见的形近字/ 44
第三部分 词 语
知识能力解读
一、语素和词/ 48
(一)语素/ 48
(二)词/ 48
二、词义/ 50
(一)词义的特点/ 50
(二)词义的分类/ 50
三、词的色彩/ 52
(一)词的感情色彩/ 52
(二)词的语体色彩/ 52
(三)词的形象色彩/ 53
四、词类/ 53
(一)词类的划分/ 53
(二)划分词类的几个问题/ 55
五、词语的运用/ 56
(一)解释词语的方法/ 56
(二)选填关联词语的方法/ 56
六、短语的类型/ 57
(一)短语的结构分类/ 57
(二)结构特殊的短语/ 57
(三)短语的功能分类/ 58
(四)判断短语的方法/ 58
(五)短语使用时的注意事项/ 59
七、熟语/ 59
(一)成语/ 59
(二)惯用语/ 61
(三)谚语/ 61
(四)格言/ 61
(五)歇后语/ 61
必考知识梳理
一、初中生易混近义实词辨析/ 62
二、初中生易混近义虚词辨析/ 71
三、常见近义成语辨析/ 73
四、初中生应掌握的重点词语/ 79
五、初中生应掌握的重点成语/ 82
第四部分 句 子
知识能力解读
一、句子的概念及成分/ 90
(一)句子的概念/ 90
(二)句子的分类/ 90
(三)句子的成分/ 90
二、单句/ 92
(一)单句的概念/ 92
(二)单句的分类/ 92
三、复句/ 94
(一)复句的概念/ 94
(二)复句的特点/ 94
(三)复句的构成方式/ 94
(四)复句与单句的区别/ 94
(五)常见的复句类型/ 94
(六)多重复句/ 96
四、修改病句/ 96
(一)判断病句的方法/ 96
(二)辨析病句产生的原因/ 97
(三)修改病句的方法/ 100
五、句式的变换与句子的选用/ 101
(一)句式类型/ 101
(二)变换句式的注意事项/ 103
六、句子的衔接与排序/ 103
七、句子仿写/ 104
(一)句子仿写的常见题型/ 104
(二)句子仿写的解题方法/ 105
(三)近年中考仿写题集锦/105
第五部分 标点符号
知识能力解读
一、标点符号的概念和作用/ 107
二、标点符号的种类和用法/ 107
(一)标点符号的种类/ 107
(二)标点符号的用法/ 107
三、标点符号的位置及作用/ 114
(一)标点符号的位置/ 114
(二)标点符号的作用/ 114
方法技巧归纳
一、标点符号的误用类型/ 115
(一)问号误用/ 115
(二)顿号误用/ 115
(三)逗号误用/ 115
(四)分号误用/ 116
(五)冒号误用/ 116
(六)引号误用/ 117
(七)括号误用/ 117
(八)破折号误用/ 117
(九)省略号误用/ 118
(十)书名号误用/ 118
二、初中常用标点符号记忆口诀/ 118
第六部分 修 辞
知识能力解读
一、初中生应掌握的修辞方法/ 119
(一)比喻/ 119
(二)拟人/ 120
(三)夸张/ 120
(四)排比/ 120
(五)反复/ 121
(六)对偶/ 121
(七)设问/ 121
(八)反问/ 122
二、初中生应了解的修辞方法/ 122
(一)借代/ 122
(二)对比/ 122
(三)双关/ 123
(四)反语/ 123
(五)引用/ 123
(六)互文/ 123
(七)顶真/ 123
(八)回环/ 124
(九)通感/ 124
三、对联/ 124
(一)概念/ 124
(二)主要特点/ 124
(三)拟写技法/ 124
(四)常见种类/ 124
第七部分 文体及文学常识
知识能力解读
一、文体知识/ 126
(一)记叙文/ 126
(二)说明文/ 127
(三)议论文/ 127
二、文学体裁常识/ 128
(一)小说/ 128
(二)散文/ 128
(三)诗歌/ 129
(四)戏剧/ 131
(五)其他文体集录/ 131
(六)史书体例/ 132
必考知识梳理
一、初中生应掌握的中国古代作家/ 133
二、初中生应掌握的中国古代作品/ 137
三、初中生应掌握的中国近、现、当代作家/ 139
四、初中生应掌握的外国作家/ 142
第八部分 文化常识
知识能力解读
一、姓名与称谓/ 144
二、古代官职/ 145
三、古代地理/ 147
四、教育科举/ 148
五、风俗礼仪/ 149
第九部分 名著导读
知识能力解读
一、《语文课程标准》关于阅读课外读物的建议/ 152
二、《语文课程标准》和教材推荐的名著内容导读/ 152
三、名著阅读的方法/ 166
第十部分 名句名段
知识能力解读
一、名句名段积累的方法/ 167
二、初中生应掌握的名句名段/ 167
(一)文言文常考名句/ 167
(二)古诗词曲常考名句/ 173
(三)课外古诗词背诵名句积累/ 179
(四)现代文常考名句/181
第十一部分 口语交际
知识能力解读
一、口语交际学习的要求和形式/ 182
二、口语交际学习方略/ 182
三、口语交际常考题型及例释/ 183
(一)讲述类/ 183
(二)复述、转述类/ 183
(三)即席讲话类/ 183
(四)劝说类/ 183
(五)介绍类/ 184
(六)讨论、辩论类/ 184
第十二部分 综合性学习
知识能力解读
一、综合性学习的概念/ 185
二、综合性学习的要求和形式/ 185
三、综合性学习方略/ 185
四、综合性学习活动常考题型及例释/ 186
(一)图表解读/ 186
(二)材料探究/ 186
(三)漫画赏析/ 187
(四)信息筛选/ 187
(五)主题活动/ 188
(六)传统文化/ 188
(七)地域文化/ 189
(八)热点聚焦/ 190
(九)标题拟写/ 190
(十)校园生活/ 191
第二编 阅读理解
第一部分 古诗词曲的鉴赏
知识能力解读
一、古诗词曲的内容分类/ 193
二、古诗词曲的鉴赏方法/ 193
三、古诗词曲鉴赏题的解题思路/ 194
(一)划分古诗词曲的节奏/ 194
(二)感知古诗词曲的内容/ 194
(三)把握古诗词曲的情感/ 194
(四)把握古诗词曲语言的风格特色/ 195
(五)把握古诗词曲的表达技巧/ 195
四、古诗词曲常考题型及例释/ 196
(一)分析古诗词曲的意境/ 196
(二)品味炼字/ 196
(三)分析古诗词曲的技巧/ 197
(四)名句赏析/ 197
(五)分析语言特色/ 197
(六)评价题/ 197
必考知识梳理
一、古诗词曲常用意象典故/ 198
二、古代重要作家的语言风格/ 201
第二部分 文言文阅读
知识能力解读
一、文言文阅读知识/ 202
(一)通假字/ 202
(二)一词多义/ 202
(三)词类活用/ 203
(四)古今异义/ 204
(五)文言实词/ 204
(六)文言虚词/ 205
(七)文言句式/ 205
(八)文言断句及语句朗读节奏/ 209
(九)翻译技巧/ 210
二、文言文阅读方法/ 211
(一)课内阅读的方法/ 211
(二)课外阅读的方法/ 211
(三)比较阅读的方法/ 211
必考知识梳理
一、初中生应掌握的通假字/ 211
二、初中生应掌握的一词多义词/ 213
三、初中生应掌握的常用文言虚词/ 227
四、初中生应掌握的词类活用词语/ 239
五、初中生应掌握的古今异义词语/ 241
(一)单音词古今异义集录/ 241
(二)双音词古今异义集录/ 243
第三部分 记叙文阅读
知识能力解读
一、记叙文的概念及分类/ 246
二、记叙文阅读的基本要求/ 246
(一)列出记叙的要素/ 246
(二)理清记叙的顺序/ 246
(三)找出记叙的线索/ 247
(四)分析记叙的详略/ 247
(五)辨析记叙文的表达方式/ 247
(六)分析记叙文的过渡和照应/ 248
(七)把握关键词语的深刻含义/ 249
(八)理解关键句子的含义及作用/ 249
(九)理解常用的表现手法/ 249
三、记叙文的整体阅读/ 250
(一)划分记叙文段落的层次/ 250
(二)概括段意与梳理故事情节/ 251
(三)整体把握文章的中心思想/ 251
(四)分析记叙文中的人物形象/ 252
(五)辨别记叙文中的主要人物/ 252
(六)分析记叙文的写作特点/ 252
四、新闻与通讯的阅读/ 253
(一)新闻与通讯的特点/ 253
(二)新闻(消息)与通讯的区别/ 253
五、记叙文“六步”阅读法/ 253
六、记叙文阅读常见题型解题策略/ 254
第四部分 说明文阅读
知识能力解读
一、说明文的特点/ 255
二、说明文的分类/ 255
三、说明文阅读的步骤/ 255
(一)抓住说明对象的特征,把握说明内容/ 255
(二)弄清说明顺序/ 256
(三)把握结构形式/ 256
(四)掌握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257
(五)体会说明文语言的特点/ 258
四、说明文阅读常见题型解题策略/258
第五部分 议论文阅读
知识能力解读
一、议论文的文体特点/ 259
二、议论文的三要素/ 259
三、议论文的论证方式/ 259
四、议论文的种类/ 259
五、议论文阅读的步骤/ 260
(一)阅读全文,明确论点/ 260
(二)精读文章,分析论据/ 260
(三)分析论证方法,理解论证的严密性/ 260
(四)体会议论文的语言特点/ 261
(五)记叙、说明等表达方式在议论文中的作用/ 262
六、议论文“五步”阅读法/ 262
七、议论文阅读常见题型解题策略/ 263
第六部分 文学作品的鉴赏
知识能力解读
一、文学鉴赏概述/ 264
(一)文学鉴赏的概念/ 264
(二)文学鉴赏的能力要求/ 265
二、小说的阅读/ 265
(一)从三要素入手阅读分析小说/ 265
(二)挖掘小说的主题/ 266
(三)领会小说中优美、精辟的语句的含义/ 267
(四)揣摩作品的写作技巧/ 267
(五)小说“四步”阅读法/ 267
三、散文的阅读/ 268
(一)阅读散文的要点/ 268
(二)散文“六步”阅读法/ 268
四、现代诗歌的阅读/ 269
(一)诗歌的具体特点/ 269
(二)诗歌类型的具体阐释/ 269
(三)诗歌“四步”阅读法/ 270
(四)现代诗歌鉴赏解题技巧/ 270
五、剧本的阅读/ 270
(一)戏剧的分类/ 270
(二)阅读剧本的要点/ 271
(三)剧本“三步”阅读法/ 271
六、童话、寓言、神话及其他文学作品阅读/ 271
(一)童话、寓言、神话、民间故事、传说等文体概述/ 271
(二)童话、寓言、神话这三种文学样式的异同/ 271
(三)分析寓言和童话的寓意/ 272
(四)阅读童话、寓言、神话等文学作品“三步”法/ 272
第三编 写作
第一部分 基础指导
知识能力解读
一、审题/ 274
(一)审题要求/ 274
(二)审题方法/ 274
二、立意/ 275
(一)立意原则/ 275
(二)立意方法/ 275
(三)创新立意“五不忘”/276
三、拟题/ 277
(一)拟题要求/ 277
(二)拟题技巧/ 277
四、选材/ 277
(一)材料要紧扣中心/ 277
(二)材料要生动形象/ 278
(三)材料要有新鲜感/ 278
(四)材料要真实自然/ 278
(五)材料要体现思想性/ 278
(六)材料要具有典型性/ 278
(七)材料要恰当安排/ 278
五、结构/ 278
(一)完整统一/ 278
(二)层次井然/ 278
(三)严谨周密/ 278
(四)灵活创新/ 278
六、技巧/ 279
(一)作文开头的技法/ 279
(二)作文结尾的技法/ 280
(三)过渡照应的技法/ 281
(四)不同文体的写作技法/ 282
(五)锤炼语言的技法/ 287
(六)作文修改的技法/ 288
第二部分 写作指导
知识能力解读
命题作文/ 289
一、认真审题,明确题旨/ 289
二、深刻立意,恰当选材/ 290
三、扣题写作,拓展思路/ 291
半命题作文/ 292
一、半命题作文的写作原则/ 293
(一)扣住题眼,提示语中寻立意/ 293
(二)巧妙补题,省略号中另辟蹊径/293
(三)精心选材,巧妙对接生活体验/ 293
二、半命题作文的补题技法/ 294
(一)以写“我”为中心/ 294
(二)以角度“新”为前提/ 294
(三)以“口子”“小”为上策/ 294
话题作文/ 294
一、话题作文的特点/ 295
二、话题作文的审题/ 296
(一)审清话题范围/ 296
(二)把握材料重点,准确立意/ 296
(三)发挥个性,拓展求异/ 296
三、写话题作文的基本步骤/ 296
(一)展开思路/ 296
(二)确定主题/ 296
(三)合理选材/ 297
(四)善于想象/ 297
(五)选择文体/ 297
四、话题作文创新技法/ 298
(一)主题方面:拥有新思维/ 298
(二)材料方面:丰富而多彩/ 298
(三)语言方面:生动而隽永/ 298
(四)形式方面:新颖而独特/ 298
(五)结构方面:明朗而清晰/ 298
材料作文/ 299
一、材料作文写作的基本步骤/ 299
(一)读懂材料,挖掘内涵/ 299
(二)明确要求,选准角度/ 300
(三)精心命题,恰当选材/ 300
(四)确定结构,力求创新/ 300
二、材料作文的写作技法/ 300
(一)材料作文拟题的方法/ 300
(二)材料作文提炼观点的方法/ 300
(三)材料作文引叙材料的原则/ 300
(四)材料作文创新的途径/ 301
(五)材料作文拟题五忌/ 301
三、看图作文/ 301
(一)看图作文的特点/ 301
(二)看图作文的审题/ 301
(三)看图作文的写作方法/ 301
四、写读后感/ 302
(一)读后感的特点/ 302
(二)写读后感的一般步骤/ 302
(三)写读后感的技法/ 302
(四)写读后感常见的问题/ 303
五、改写、扩写、缩写、续写/ 303
(一)改写/ 303
(二)扩写/ 304
(三)缩写/ 304
(四)续写/ 305
常见应用文的写作/ 305
一、应用文的基本特点/ 306
二、应用文的分类/ 306
三、常见应用文及写作要求、示例/ 306
(一)颁奖辞/ 306
(二)书信/ 306
(三)手机短信、微信/ 308
(四)回帖评论/ 309
(五)广告词/ 309
(六)宣传标语/ 309
(七)申请书/ 309
(八)启事/ 310
(九)通知/ 311
(十)总结/ 311
(十一)日记/ 311
(十二)新闻稿/ 312
(十三)演讲稿/ 313
(十四)公约/ 313
(十五)调查报告/ 314